200 米赛跑各分道必须由正常起点分别前伸, B1Y 线与抢道起点 B2 、 B3 、 B4 、 B5 、 B6 之间的距离(即各分道的切入差——译者注)。
如果分道标准宽度为 1.22 米直段长为 80 米,则从下列计算中可见到各分道正常起点的切入差为:
第一分道 +0
第二分道 +0.007 米
第三分道 +0.034 米
第四分道 +0.079 米
第五分道 +0.145 米
第六分道 +0.224 米
第七分道 +0.325 米
第八分道 +0.444 米
8.4x200 米(如不是全程为分道跑)和 4x400 米接力中,第一个整圈应为分道跑, 4x400 米的第二棒运动员和 4x200 米的第三棒运动员在进入非终点直段之前应为分道跑。
4x200 米和 4x100 米接力的各队从起点至终点距离进行测量的方法,要使每个参赛队的距离相等。下列方法可用以决定各队第一棒运动员梯形起跑的位置:
里道的 S1 与 A1 为同一点
第二分道 S2=A2+400 米正常前伸数
第三分道 S2=A3+400 米正常前伸数
第四分道 S4=A4+400 米正常前伸数
注: A2 、 A3 、 A4 ……的位置是 200 米各分道正常前伸数加上本条 7 ( e )中的切入差。
9. 各分道第一接力区的中线为: 200 米各分道正常前伸数加上抢道点 B2 、 B3 、 B4 、 B5 、 B6 与 B1Y 线之间的距离。
各分道中心线两侧 10 米处的两条线形成接力区。
10. 起点(终点)线 AA 两侧 10 米处的两条线形成第二、第三接力区( 4x400 米)。
11. 进入非终点直段上的弧线,表示第二棒运动员( 4x400 米)和第三棒运动员( 4x200 米)的抢道线位置,应与本条 7 ( d )所指的 800 米弧线是相同的。
12. 在 1000 米、 2000 米、 3000 米、 5000 米和 10000 米的比赛中,如运动员超过 12 人时,可将他们分成两组同时起跑。大约 65% 的运动员为第一组位于常规起跑线上,其余运动员为第二组,位于另一条画在外侧跑道上的弧形起跑线上。第二组运动员在外侧一半跑道上应跑至第一弯道 终端。
这条分开的弧形起跑线庆使该组所有运动员跑的距离相等,同样,在出弯道的直段起点处也应画一条弧形抢道线,表明可允许外侧第二组运动员在此处抢道,与使用常规起跑线的运动员一起跑进。
注:对 2000 米和 10000 米来说,第二组使用的抢道线与 7 款中所述的 800 米抢道线相同。
*300 米起点应在非终点的直段延长线上,各道起点前伸数为 200 米的起点前伸数。
第 162 条 起点与终点
1. 起点与终点应用宽 5 厘米的白线标出,并与分道线垂直。赛跑的距离应从起跑线后沿(离终点远的边缘)量至终点线后沿(离起点近的边缘)。
为有助于终点摄影装置对正终点线,以便于判读终点摄影胶片,分道线与终点线的交叉点应漆成黑色。
弧形起跑线的画法:
不分道跑的径赛项目,起跑线应为弧线,从而使所有运动员到达终点所跑距离相同。
2. 各项径赛应用发令枪或类似器材朝天鸣放起跑。一旦运动员处于静止稳定状态,即应鸣枪。
3. 在国际比赛中, 400 米及 400 米以下(包括 4x200 米及 4x400 米)的各项径赛,发令员用本国语言发令:“各就位”、“预备”,当运动员全部“预备”就绪,即可鸣枪, 400 米以上的项目,只用“各就位”口令,在所有运动员稳定时鸣枪。
4. 在起跑运动员做好各就位姿势之后,发令员如对已进行的起跑准备不满意,无论何种原因,他均应命令所有运动员从起跑位置上撤回,然后由助理发令员重新将运动员召集在起跑集合线上。
400 米及 400 米以下(包括 4x200 米和 4x400 米接力的第一棒)各项径赛运动员必须使用起跑器和蹲踞式起跑。在“各就位”口令之后,运动员必须完全在自己分道内和起跑线后做好准备姿势。双手和一膝必须与地面接触,双脚必须接触 赶快跑器。在“预备”口令之后,运动员应立即抬高重心做出最后的起跑姿势,此时运动员的双手仍须与地面接触,双脚不得离开起跑器。